文化德山
2019-10-30
德山蒼蒼,枉水湯湯。古老的德山峻峭嶙峋,巍峨壯麗,今日的德山承載著深厚的華夏文化。這里發現了十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,也出土過五千多年前堯舜時代的生產工具和生活陶器,這里遍布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墓群,僅東周、漢代遺址就有十多處,宋代古城墻的遺跡就隱藏在古木參天的山巒中?!皥虿灰缘垡娚凭?,北面而問焉”,“舜以天下讓善卷”的故事就發生在德山。德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,在德山這片熱土上,華夏祖先為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。
善卷,魏晉古籍、諸子百家多有記載,唐宋盛極一時,李白、劉禹錫也留下了名篇。隋刺史樊子蓋以善卷嘗居此,而改枉山為善卷山,山上之壇名善卷壇,先民們因仰慕和紀念善卷先生的德行而名善德山、德山。宋真宗趙恒詔令封祀善卷,宋徽宗趙佶賜號“遁世高蹈先生”,清康熙年間,湖廣督學王蓀蔚敬慕善卷高風,手書“帝者師”匾額,懸掛于乾明寺法堂之上。善卷,是常德的,也是湖南的,更是世界的!“常德德山山有德”的“德”就緣自善卷,有了善卷先生的善與德,才有了老莊的道,孔孟的儒和屈原“朝發枉渚,夕宿辰陽”,才有了今日的德行天下,湘楚文化、湖湘精神,更有一代偉人毛澤東引經據典,讓這一民諺產生了巨大的文化價值。德山歷史文化是德文化的源頭之一,也是中華道德文化中的一座寶庫。
靜靜流淌的枉水,灌溉著善卷垸的萬畝良田。德山古渡口,記載著千百年歷史的風雨,德山八景之一的“枉渚漁罾”,今日還是洲綠水青,景色依然。然而,古渡早已變為通途。上個世紀六十年修建的號稱亞洲第一跨石拱橋——德山大橋,也成了世人矚目的著名景點?!芭n^港、馬對吉”的傳說演變出了港口福地,風光秀麗的馬家吉船閘。
德山乾明古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,宣鑒和尚在此弘揚佛法禪風,創設了“德山棒”、“臨濟喝”,高徒遍及海內外。乾隆帝仰慕善卷德智、宣鑒禪風、德山美景,親筆書寫了“真諦總涵華海露,慈光長仰德山云”的對聯,至今還雕刻于北京一古廟大殿的正門。
德山是道教第五十三福地。善德觀的重建,善卷殿的恢宏,善卷像的氣度,在告訴世人,當今是盛世!因善卷的傳說,給我們后人,留下了不少的遺跡。如善卷釣臺、善卷書院、善卷壇、善卷亭、善卷洞、仰止亭、臨睨亭、楚望亭等。今人為了懷念和紀念善卷先生,而稱之善卷院、善卷古城、善卷路、善卷書屋、善卷花園、尊德天城等名稱的比比皆是。更有尊德天城商業步行街把善卷的故事、善卷農耕、劉禹錫德山賦詩、仙人下棋、來木井等雕像,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人們面前。
江南古鎮蘇家渡,曲折迂回的小街窄巷中百年老屋古色古香,是述景懷情的好去處。古鎮街頭的“和尚橋”,留下了不少優美動聽的情歌和感人肺腑的傳說,也給古鎮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。尤其是位于龍舌嘴的和尚洞,荒涼幽深,更讓不少游人要一探究竟而不顧所已。那荒野中的白龍井,有跡可尋的老龍潭,那橫臥在來木井邊流著眼淚的石獸,還有那身首異處的來木井口石圈和那若大的乾明古寺石凳,都在向世人訴說著一些什么!那古樸寬厚的江西會館殘墻,至今還在炫耀的告訴人們,德山昔日近百家會館的輝煌!明定王墓,展現給世人的是明朝恢宏的皇陵規格,它也是常德古代陵墓中檔次最高的一座。清朝年間美國商人投資的美孚石油洋行及英、法、德、日等國商人開設洋行的遺址殘墻,告訴人們德山自古以來都是投資興業的寶地。
星轉斗移,歲月悠悠。枉水河畔的漁歌,桃花山上的琴聲,撥動了人們的心弦,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曲藝,帶給左鄰右舍的是無限歡樂和街坊鄰里的和諧。懸壺濟世,杏林春暖。散落在德山民間的獨特醫術和秘方,卻又是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另一種體現。
歷史上的德山留給了我們一座文化的寶山。今天的德山早已是一座工業新城,城市新區。寬敞的街道上行人如織,車水馬龍,好一派繁榮景象!特別是工業園區內那一片片新建的現代化廠房,更展示了德山的風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