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山美酒探源篇:荊楚文化的滋潤
2019-10-30
一方風情養一方酒,魂系荊楚,唯有德酒。
——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祖亮語
當筆者提筆為德酒著文時,眼前出現了叱咤風云的曹操,舟劈長江,“一杯濁酒喜相逢”的壯烈場面。釀酒史鐵一般的證明,長江之濱的洞庭濕地出好酒,德山酒是好酒中之驕子,這也是不爭的事實。當你端上一杯回味綿長、清香甘冽的德山酒時,細細品味,你一定會品出荊楚文化的氛圍,你也會聽到一曲動人的“風雅”吟唱。就在德山大曲酒廠的所在地,可謂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。從石板灘5-1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,到泉水橋炮樓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,從屈家嶺的西周文化遺址,到麻王山的戰國古墓,從臨澧九里的楚國古墓群,到南坪的漢代古墓群,10多處饒有價值的發掘都可看出當年荊楚文化的痕跡。正是這種磊落、厚重的文化底蘊,為德酒賦予了巨大的文化含量。
酒文相隨,酒以文新,文以酒興,一方文化釀出來的一方好酒,引來了歷代騷客。楚國詩人屈原曾在這里弄波玩帆,酒后吟唱“沅有芷兮澧有蘭”;唐代著名詩人、朗州司馬劉禹錫以酒送客賦詩:“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?!钡戮埔苍鵀橐淮鷹n雄壯膽添豪,東漢武將梁松,宋代農民起義將領鐘相、楊幺,元代常德路長官哈,明代內閣首輔楊嗣昌,都曾在這里飲酒抒懷。
“德山腳下稻糧肥,家家都有醉人歸?!币晃伙嬁土粝碌母袊@足以證明德酒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、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是的,作為荊楚糧倉的常德,上好的糧麥為釀制玉液瓊漿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,芬芳的美酒又釀造了古樸、謙和、好客、豪放的民風。在這里,寧可餐無肉,不可餐無酒,人們以雄厚的興趣和愛好給德酒取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名字。春天的酒稱之為“桃花酒”,夏天的酒稱之為“靈泉酒”,秋天的酒稱之為“丹桂酒”,冬天的酒,他們選用了陶淵明老夫子的命名,稱之為“臘酒”。人們勞作之余,休閑之時,端上一杯白酒,或互傾衷腸,或對行酒令,或吟詩作對,或迎來送往。荊楚的風,荊楚的酒,荊楚的情,荊楚的人,昭示著一個結論:不僅唯楚有才,而且唯楚出美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