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山酒業建廠60周年訪談錄之一:“德山大曲不搞貼牌!”
2019-10-30
編者按:
德山,因與堯、舜齊名的先賢善卷先生躬耕隱居于此,開啟民智而得名。德山因此成為中國德文化的淵源。德山酒業從歷史悠久的德文化發端,秉承以德釀酒的優良傳統,力圖打造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傳承的企業。
人物簡介:
羅祖亮,男,1957年10月生于湖南常德。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。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高級經濟師。
作為全國淡水魚產業巨頭,羅祖亮董事長領軍的上市公司——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大湖股份”)和德山大曲酒看似沒什么關系,但實際上卻是密不可分,生產德山大曲的湖南德山酒業營銷酒業有限公司(簡稱“德山酒業”)是大湖股份的子公司。
說到大湖股份為什么控股德山酒業,羅祖亮眼睛就發亮。“水產品是食品,酒也是食品,食品是消費者第一需要的東西,為消費者生產好食品是一件很光榮的事。”生長在德文化發源地常德的他,為以“德”命名的德山酒品牌感到無比驕傲。“德山酒廠是常德乃至湖南省最早的酒廠,老常德工廠中的第一個廠子,德山大曲獲得湖南省食品行業第一塊國家銀牌,計劃經濟時代德山酒廠就注冊了常德市第一個商標……”羅祖亮如數家珍。
德山酒無論從歷史傳承上,還是產銷量上,一直都是常德地區無可爭辯的老大,都是湖南省乃至全國酒類行業的佼佼者。在全國3.8萬家釀酒企業中的54個優質酒品牌中,德山酒始終排在前列。德山酒業歸屬大湖股份旗下后,羅祖亮想的是怎樣把它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,讓老百姓永遠喝到品質優良的德山大曲。但怎樣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?“誠信釀酒,把消費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。我們不搞貼牌生產,也不盲目擴大生產規模。發展寧可放慢些,也要保證德山酒的消費者喝的都是我們德山酒廠自己釀造出來的酒。” 2009年德山酒業在常德地區年銷售量突破1億元,在常德酒類市場中銷售量和納稅金額均名列前茅。
這樣的成績來自于德山酒業60年如一日對品質的堅守。為了找到最佳原料,他們“不惜成本,對全國各地生產的糧食原料進行對比釀造后,優中選優。如果原料調運不及,寧愿停工也不搞濫竽充數。”在機械化生產與傳統工藝釀造的對比中,他們發現“傳統工藝釀酒才能保證最佳品質”,于是恢復到傳統手工操作,同時利用高科技檢測手段對酒的品質進行嚴密監測。不合格的半成品決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;對于生產過程中,沒有嚴格按工藝流程操作,影響產品質量的人和事進行嚴厲懲罰……
市場經濟時代,企業往往通過擴大產量來追求利潤最大化。而這幾年,德山酒業的產銷量發展速度并不快,著力點始終放在質量上。資料顯示,當前全國白酒行業的酒窖極其有限,而每年市場上銷售的各類酒品足足可以裝滿一個西湖,大大超出窖藏容量。“做大需先做強,做強要以品質為保證!”這是德山酒業不變的信條。
以“德”釀酒為德山酒業公司收獲了榮譽,也贏得了消費者的心。在常德,德山酒不僅是一種產品,更是常德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“德山腳下稻粱肥,家家都有醉人歸。”一位旅客的詩句道出了德山酒與常德人不可割舍的親密關系。逢年過節的歡聚,平日里走親訪友,勞作之余的休閑,一杯德山酒,一種愜意,隨美酒浸入心田。“不論歷史怎樣變遷,德山酒仍然是你心中的佳釀。”這是德山酒業的美好希望,也是德山酒業的莊嚴承諾。